Search

【最難忘旅伴系列 #4:一年只返三個月工的追夢者】

這位澳洲人是我一趟和歌山「...

  • Share this:

【最難忘旅伴系列 #4:一年只返三個月工的追夢者】

這位澳洲人是我一趟和歌山「無人之旅」中,某夜於Guesthouse的同房。在這個地方旅遊,絕大部份時間不單是「包房」,甚至是「包Guesthouse」(我不能說這些是Hostel)。真的,離開和歌山市後,你跑到那些深山或村落,住進Guesthouse沒有旅客,正常不過。一整天在熊野古道獨個兒走,晚上來到Guesthouse連屋主都離開了,只剩下你一個人,甚至有刻覺得世界獨我一人般。沒想過,有天竟會遇上了同房。

永遠都有旅伴的人,或許不會明白為甚麼我那麼喜歡住Hostel,也不明白獨個在外,有個同房是多期盼的事情--當你長時間一個人走遍大江南北,來到晚上想找個人跟你分享所見所聞也沒有時,那是多麼沒趣。

這位澳洲人也跟我一樣。當我用最經典的「開場白」打開話匣:「Where do you come from」後,他已經大叫。原來他已經足足十天沒有旅伴,甚至,沒有遇過許多個人。他在熊野古道走了一星期,採露營的方式,日間登山看不見一個人,入夜後也是一個人在營地看星星。即使我是將熊野古道分開了一截截走,理論上跟著某架巴士一同上下車,總會有其他遊客,事實上也沒有看過甚麼人,還是一個人來來回回。他肯定比我更沒趣了。

如是者,我們竟然促膝長談,談至通宵達旦。

這個澳洲人並非大家眼中的「廢青」,他也是有固定職業,只不過做得較為輕鬆。昔日,他是個「餐廳顧問」--一個我從沒聽過的職業。他在街上走著,跑到不同的餐廳當類似神秘顧客,然後跟餐廳老板分享意見,例如餐牌怎樣改善可令上菜速度加快、例如餐廳怎樣設計可以吸引最多人流、例如廚房怎樣運作可免卻無謂的人手。他從小就在不同的廚房內幫忙,訓練得這種專業技能,憑自己的經驗為餐廳提供意見。雖然,這種行為明顯是「踩場」,也曾遭受到許多白眼,但當他的意見被接納後,一般都會開個價錢給餐廳,寫一份詳細的計劃書;若為小店,甚至會聘請他工作一段時間,將他的意見實際套用在餐廳中。

他從沒想過,自己身為年青人,比那些老板、那些大廚年紀輕一大半,竟然可以幫到他們。他「創業」不過是一次無心插柳與餐廳老板的聊天,意見竟被接納,就此一做就做了幾年,甚至,成為一份工作,更可讓他遊走不同城市。他沒有為此自滿,在不同餐廳中,亦與不同廚師交流,學會更多更多菜式。

那一天,我看他在Guesthouse廚房有限廚具、有限資源、有限材料下,竟然做到一碟超美味炒麵,嘖嘖稱奇。雖說背包客怎樣在有限資源下做出一道菜,是基本的求生技能,但能做出色香味俱全,以至跟餐廳賣相無異的,倒真較罕有。原來,他在Gold Coast某間正宗日本餐廳工作過--對,「正宗」的,在外國無論日本或中國或韓國或泰國菜館,有分「正宗」和「偽」的,我當然明白他說甚麼。

後來,他有點積蓄,便跟父親及弟弟開了一間餐廳。他整家人都很喜歡旅遊,做了兩年後便覺得,這根本沒意思大家同待在一家餐廳中,如是者,他和弟弟各做三個月,父親就做半年。這樣子,餐廳就能夠一年都在營業,而他們也有更自由的時間。

這樣子的分工,我從沒想過,聞所未聞。

他的「九個月假期」快將完結,將由弟弟接手,他們一家人突然想起,好像很久沒有一起旅遊了,便打算把餐廳在聖誕後暫停營業半個月,到泰國玩玩。

他告訴我,在澳洲賺三個月的錢,已足夠他在亞洲、非洲或南美玩九個月,依然有錢剩下。我明白,我當然明白,當年我在澳洲一星期的薪水,已堪比我在香港一個月了。聽來或許匪夷所思,在傳統華人社會中,必會覺得「上樑不正下樑歪」,一家兩代都是廢老兼廢青,但他們又真的這樣子活得來。而且,活得比你和我精彩。他的下一站,將會去沖繩環島登山--我從沒想過去沖繩登山,看他的行程又好像很有趣般。他在某海邊旅館找到了一份交換食宿,做了十年廚房工作,不妨體驗一下旅館吧!他聽完我的故事後,也告訴我,別再留在亞洲吧,這種文化絕不適合你。說易行難,又說中了我內心的糾結了。

整天到處跑的人不代表是無夢廢青,本已是個出色的廚師,他卻希望有天能在街頭賣藝,表演魔術為人帶來歡樂。在這家無人的Guesthouse、附近甚麼都沒有的小鎮中,大家無所事事,他又跟我玩了一個又一個魔術。縱是小型魔術,卻讓我大開眼界。他直言,這是在旅途上學會的事,找點有趣的東西跟別人交流,打開話匣自然輕而易舉。他覺得,做廚師做了十年,開始有點悶了,很想轉個方向,做一些自己更有興趣的事情。街頭賣藝又如何?無需家財萬貫,能夠賴以維生便足夠了。

在這間靜得有點詭異的旅館中,很高興不再一人獨居,能有個人跟你喝啤酒聊聊天。分享背包客彼此的夢,從來是最好的話題,也從此喚醒了我在澳洲最美好的回憶。

身邊朋友常說,聽得太多這些故事,只會令你更加「離地」、不設實際,世上沒有人可以這樣子生活,這些人根本就是無所事事作故事。

大抵,這也是華人社會中最悲哀的事情之一,不獨是不願意面對外面世界有人可以這樣子去活,對於自己想像不來的事情,就會覺得別人作故事。

這樣子的價值觀,也是我很想離開的一個誘因。

同樣地,一如上集分享的「憂鬱同房」,這位澳洲人也結婚生小寶寶了。傳統的社會觀念會覺得,成家以後,再也不能這樣子生活了。最傳奇的是,這位澳洲浪子真能做到,帶著妻子與寶寶在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留影,一家人一同浪跡天涯,原來也非不可能的任務。

澳洲人表示自己超喜歡熊野古道,曾問我今秋會否再去走一回?只可惜一個疫情打消了一切可能性,不然真想聽聽這個人的趣怪故事!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使用QR code:https://bit.ly/3a9wOzy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Tags:

About author
大學曾在世上最快樂的地方實習一個暑假後,從此愛上旅遊,浪蕩澳洲一年,其後當過旅遊記者,遊歷了超過25個國家、近250個城市,到過五大洲後,願有天能涉足南美洲與南極洲。 現為Freelancer,如有興趣合作或活動邀請,歡迎到Facebook inbox留言或email至[email protected]。 Biography: 2017: Japan (Sanyo, Sanin, North Kyushu), Taiwan (Taipei, Keelung), China (Wuhan, Jingzhou), US (Seattle, Los Angeles), Canada (Banff National Park, Jasper National Park) 2016: Iceland (Southern Part), Denmark (Copenhagen, Helsingør, Dyrehave), Norway (Oslo), Lithuania, Latvia, Estonia, USA (California, Chicago), Canada (Toronto, Niagara Fall), Japan (Shikoku, Osaka, Kyoto), China (Huangshan, Quanzhou, Shanghai, Wuxi, Hainan), Australia (Queensland, South Australia) 2015: Romania, Bulgaria, Macedonia, Albania, Montenegro, Bosnia and Herzegovina, Croatia, Slovenia, Italy (Venice), Poland, Singapore, China (Xianmen), Taiwan (Penghu), Japan (Wakayama, Hyogo, Osaka, Kyoto) 2014: Indonesia (Bali), China (Hangzhou, Suzhou, Changzhou, Yangzhou, Nanjing, Qingdao, Yantai, Jinan), USA (California, Nevada, Arizona), Japan (Hyogo, Nara, Osaka, Kyoto) 2013: Taiwan (Taipei, Yilan), China (Shanghai, Beijing, Chengdu, Leshan, Emeishan, Jiuzhaigou, Huanglong), Thailand (Phuket) 2012: Australia (Working Holiday at Queensland, South Australia, Northern Territory, Western Australia, Tasmania), Malaysia, Singapore 2011: China (Qingdao, Jinan, Taishan) 2010: Egypt, India, Switzerland, Liechtenstein, Taiwan (Kenting, Kaohsing, Chiayi, Alishan, Taipei) 2009: USA (New York, Washington DC, Orlando, Miami), China (Chongqing, Wuhan), South Korea (Seoul, Busan) 2008: China (Beijing, Tianjin) 2007: Hungary, Slovakia. Austria, Czechoslovakia 2005: Germany, Taiwan (Taipei) 90s-2004: Japan (Kyushu, Hokkaido), South Korea (Seoul, Jeju), China (Guangdong)
深信「故事」是旅途上最珍貴的東西,從別人的故事拼湊出自己的一套,做個有故事的旅人,也歡迎有關澳洲working holiday的問題及討論 合作可聯絡Email: [email protected] IG: travelerwithmovie
View all posts